清华新闻网10月23日电 10月20日晚,由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主办的清华大学文化艺术大讲堂(以下简称“文艺清华”)于清华大学大礼堂拉开帷幕。此次讲座系“文艺清华”第一讲,邀请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以“敦煌与故宫——不同力量铸就的文化丰碑”为主题,为现场师生讲述了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旅。讲座由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主持。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讲话
彭刚在讲话中表示,清华大学与故宫博物院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1929年,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陈寅恪先生就曾担任故宫博物院理事。近年来,清华大学各院系都与故宫博物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面,清华与故宫有着共同的使命追求。

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薛镭发言
随后,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薛镭发言,详细阐述了“文艺清华”系列讲座的愿景和目标。他指出:“器识为先,文艺其从”,这八个字深刻说明了人才培养过程中复合型教育的必要性。一方面,此系列讲座将长期致力于向广大学子呈现文化全景、扩展文化见识、提升文化技能,推动当代社会美学教育与文化创新。另一方面,讲座在聚焦中国艺术的同时,也将不断向哲学、史学、美学等各方面延伸,构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公共空间,为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贡献清华力量。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主讲
作为首期主讲人,王旭东结合自己在敦煌和故宫两地的工作生活经历,详细阐述了敦煌与故宫两座文化宝库形成时的经济社会背景及发展历史,同时分享了他对这两座文化丰碑的感悟。他指出,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之路、科技传播之路,更是文化交流之路。因此,处于特殊地理位置的敦煌,也肩负起了这条路上的重要历史使命。从公元四世纪到十四世纪,古代劳动人民对宗教的虔诚构筑起了璀璨的敦煌文化,这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晶。而故宫文化宝库的形成则体现了国家力量的推动。今日的故宫堪称厚重而又博大的中华5000年文明的承载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汇聚地。
王旭东还分享了一代又一代莫高窟人和故宫人为保护文化瑰宝付出艰辛努力的可歌可泣的事迹。王旭东展示了大量的史料图片,让听众收益匪浅。演讲结束后,他就文化遗产保护、文创产品开发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门解读。

赵少华为王旭东院长授牌
最后,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顾问委员会主席、原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为王旭东院长颁发了“清华大学文化艺术大讲堂”纪念奖牌。千年石窟,文化交融;百年紫禁城,宫阙巍峨。通过本场文化艺术大讲堂,清华师生共同聆听和感受了中国文化的传统与经典、力量与创新。

“文化艺术大讲堂”系列专场第一讲现场
背景介绍:
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是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美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共建的跨学科交叉研究院,2017年8月经清华大学校务会议批准设立,并于2017年10月10日正式挂牌成立。研究院旨在服务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构想,以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致力于建设成为中国文化经济领域优秀智库。
供稿:文化经济研究院、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编辑:李华山
审核:程曦